站内公告:
2024-04-05 17:05:46 点击量:
大理历史悠久、文化灿烂,素有“文献名邦”的美誉,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了大理独有的人文魅力和发展优势。大理先后荣获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”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”“国家级自然保护区”“最佳中国魅力城市”“苍山世界地质公园”和“中国十佳旅游休闲城市”等多顶桂冠。
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,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,形成了“一水绕苍山,苍山抱古城”的城市格局。大理古城在唐、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中心,承载着大理的历史文化、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。古城内文物古迹众多,是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。
“大理古城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五年,公元1382年,实际上大理古城是原来南诏大理国阳苴咩城的一个延伸,在它卫城的基础上建的一座古城,方圆将近两平方公里。大理古城内保持着典型的棋盘式结构,街道纵横交错,有‘九街十八巷’之称。”大理市名城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文化艺术顾问杨斌介绍说j9com九游会,“南城门是大理古城四门之首,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,为古城最古老雄伟的建筑,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。城门洞里的砖块都是明代的,保存得比较完好,是触手可摸的历史。”
“在清朝时,有一个名叫偏图的人,平定云南立下了战功。公元1701年,偏图任云南提督,当时的提督府扎营大理。偏图在大理为官15年,拒绝了康熙皇帝的提拔,坚持留在大理,因为偏图觉得大理苍山洱海比较美,历史文化也比较厚重,是人杰地灵的地方,于是,康熙皇帝口谕赐了‘文献名邦’四个大字,如今高悬在文献楼上‘文献名邦’的牌匾,由偏图亲笔所写,斗大的绿字,苍劲醒目。这就是‘文献名邦’的由来。”杨斌说:“1961年,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游览大理时,亲笔题写了‘大理’二字,镶嵌在城楼门洞的正上方,与康熙皇帝钦赐、偏图亲笔书写的‘文献名邦’四个大字遥相呼应,金黄色的字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更加增添了古城的历史厚重感。”
大理古城内,南北城门相互对称,而东西城门相错,南北由三条街、东西由六条街构成了大理古城主要道路格局。
顺着大理古城的南城门一直往前走,映入眼帘的便是大理市博物馆。“这个地方就是原来的云南提督府,在明代叫巡府,到了清代以后就一直是云南提督府,再后来到了咸丰年间,杜文秀起义之后变成总统兵马大元帅府,门口的石狮就是明代留下来的。”杨斌介绍。
云南提督府旧址,作为保护和展示利用的成功典范,是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自改建成大理市博物馆以来接待了众多的中外游客,成为了大理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窗口。“提督”早已随着滚滚的历史洪流远去,而文明与传奇的故事仍在继续。
复兴路是大理古城主干道和最繁华的街道之一,连接南城门和北城门,复兴路两边的商铺保持了民清时期的建筑风格,是大理古城主要的商业街道。相比复兴路上的热闹喧哗,大理文庙里显得格外清净雅致。大理自古崇文尚教、文风沉淀深厚,位于大理古城内的大理文庙坐西朝东,内有照壁、泮池、棂星门、大成门、祭台及大成殿等。大理文庙内经常举办摄影展、画展、祭孔大典等文学交流活动。
“在大理古城内保留着很多的古建筑,像蒋公祠就是非常典型的清代建筑。蒋公祠建于清光绪年间,是祭祀清代将领蒋宗汉的祠堂,是大理古城内保存最完好、最具白族建筑特色的清代祠堂建筑群,一进两院平面布局,由大门、过厅、碑亭、正堂和东西厢房及四耳房组成。”杨斌说。
如今,蒋公祠这座见证了历史变迁的建筑内,设立了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,展示着扎染、刺绣、布扎、雕刻、甲马等大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,为研究传承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基地,散发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大理古城这座承载着历史的文化古都,见证了无数的岁月更迭,留下了丰厚的历史和文化遗产。大理古城内的房屋大多是土木结构瓦顶民居,街道由青石板铺设而成。历经岁月沉淀的古城,别有一番韵味。现在,大理古城成为了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胜地。大家漫步在古老的街巷,了解大理的前世今生,探寻岁月留下的痕迹,感受大理的历史与文化之美。
答:根据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》(GB/T4754-2017)和《三次产业划分规定》,普查范围具体包括:采矿业,制造业,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,建筑业,批发和零售业,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,住宿和餐饮业,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,金融业,房地产业,租赁和商务服务业,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,水利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,居民服务、修理和其他服务业,教育,卫生和社会工作,文化、体育和娱乐业,公共管理、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,以及农、林、牧、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等行业的法人单位、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。
Copyright © 2012-2024 九游会J9·(china)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电话:020-88889999手机:13966589589
微信扫一扫